大聯盟過去因為罷工停賽過3次,前面兩集分別講了1972年和1981年兩次罷工:這篇文章要進入至今為止最後一次罷工停賽-史上規模最大的1994年罷工。在進入1994年之前,我們順著脈絡,先來看看1985年和1990年的小衝突,並介紹球員工會的新任執行董事,
ATG電子推薦
Donald Fehr。 交棒與小罷工1983年,帶領球員超過15年的Marvin Miller退休了,將棒子交給繼任者,35歲的Donald Fehr成了代理執行董事。Donald Fehr原本是一名律師,與大聯盟球員工會最初的連結是在1975年,就是Messersmith和McNalley的仲裁案,Fehr以律師的身分給球員工會幫助。Miller因為這次契機,認識了這位年輕律師。兩年後,Miller聘用Fehr 擔任球員工會的顧問,Fehr很快就獲得信任與重用,並在1983年成為代理執行董事。▼Donald Fehr(左)成為代理執行董事Embed from Getty Images在Fehr代理期間,發生了一次小型罷工。1985年8月6日,球員又在球季中發起了罷工。這次事件的導火線,是新版勞資團體協議(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,以下簡稱CBA),退休金提撥金額喬不攏,以及老闆們提出薪資上限和平均薪資的計畫。這次事件非常快就解決,罷工只有短短的2天,
真人遊戲
薪資上限和平均薪資的計畫被取消,退休金的部分,則是兩方各退一步,取得兩方都可以接受的金額。這兩天罷工有25場比賽被取消,不過之後用補賽的方式補回來了。或許,是因為這次罷工快速且果決,Fehr在年底的票選中,正式成為球員工會的執行董事。勞資之間的攻防戰如果是已經看過前兩集的讀者,可能會發現,一開始老闆們是排斥規則的。但是,老闆們現在已經會努力制定規則,想利用規則讓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。這次,老闆們向球員工會提出規則上的利益交換。1990年,這次CBA協商又卡關了。老闆們承諾會將門票、廣播、電視等收入的48%,分給球員,但球員工會要同意兩個計畫: 制定球隊薪資上限與下限,達到上限的球隊,不能再為球員加薪,也不能簽下自由球員。 以成績給薪系統(Pay-for-performance Scale,非正式定名)取代薪資仲裁的方案-年資在6年以下的球員適用,先制定各個等級球員的薪資,再將球員依照成績排名,排入各個等級,再按照制定的薪資給發。 這兩個計畫會減少自由球員的流動,並降低球隊簽下長約的動力,球員工會當然拒絕。2月15日,老闆們聯合起來封鎖球場,兩方陷入僵局。不過,當時的大聯盟主席Fay Vincent居中斡旋之下,兩方在3月19日達成共識,前面的提案全部被否決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新版CBA中,底薪一口氣從6萬8千上漲到10萬,但是,球員工會也有讓步的部分,取得薪資仲裁的年資從2年變成3年,代表說球員會晚一年才能脫離底薪。比賽的部分,由於春訓停擺一個月,大聯盟決定將賽程往後調整,不會取消任何一場例行賽,
現金版推薦
不過開幕戰會延後到4月9日。這次封場事件落幕了,但是,大聯盟高層的風暴,才正要開始。兩任大聯盟主席、共謀案與Bud Selig大聯盟主席一直都是比較偏老闆的,但前面提到Fay Vincent並不是,他在1990年這次衝突,盡可能站在中間協調。老闆們對此很不高興,他們想要更聽話的主席,像是80年代的Ueberroth。從70年代開始,大聯盟長期虧損,在前任主席Bowie Kuhn1984年卸任後,大聯盟找來當年洛杉磯奧運主席Peter Ueberroth擔任接任新主席,Ueberroth在奧運期間的商業操盤方面備受好評。他上任不久,1987年讓大聯盟由虧轉盈,但另一個角度來看,他卻完全站在球員對立面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Ueberroth從一開始就認為,花錢買冠軍的老闆是蠢蛋,還認為簽長期合約是個「不聰明的簽約」。1985年季末開始,Ueberroth和各隊老闆私下聯合起來,不在自由市場上花錢,該年35名自由球員,只有4人轉隊。接下來兩年也持續如此,藉此冷凍自由市場、間接扼殺自由球員制度,1986年甚至出現史上第一次平均薪資下滑。球員工會沒有坐著看戲,連續三年提出申訴,1987年老闆們改為共享報價、打壓球員身價,這幾次事件被稱為共謀案。經過仲裁庭審判,共謀案這三年(85~87)分別要賠償1050萬、3800萬、6450萬。最後在1990年達成和解,老闆們要賠償球員2.8億。Ueberroth在1989年卸任,原本交由Bartlett Giamatti接任主席,但Giamatti只當了5個月因為心臟病猝死,Fay Vincent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上任的。Vincent認為,大聯盟主席應該追求聯盟的利益,而不是老闆的,因此在90年封場期間,站在兩方中間協調。Vincent的理念與作為引起老闆們不滿,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,其中,釀酒人老闆Bud Selig是反Vincent的頭號大將。Vincent後來曾提出擴編與重劃分區的計畫,還在1992年被小熊隊告上法院,但後來這兩項計畫都有執行,可以合理認為,這只是老闆們為反而反。這次訴訟沒有打完,因為同年9月,老闆們要求Vincent辭職,投票結果是18人同意9人反對,Vincent只能因此辭職了。至於暫時代理大聯盟主席位置的人,就是反Vincent的頭號大將-Bud Selig。老闆們已經完全掌握聯盟話語權了,下一輪勞資抗爭,已經不可避免了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1994年,勞資衝突的高峰1994年,舊版CBA到期,新版CBA陷入僵局。老闆們向球員發起猛烈的攻勢,早在3月的協商中,老闆們明確的表達,他們認為大聯盟需要薪資上限,而且這次想要的是硬性上限。想當然,球員工會不可能同意,但這次老闆們的態度很強硬,賽季就在還沒有新版CBA的情況下先開打了。6月14日 老闆方提出他們的計畫: 提升底薪與福利 制定硬性薪資上限 取消薪資仲裁 調整自由球員規範,可提早取得資格,但母隊擁有續約優先權 如果這些計畫實施,大聯盟將會倒退回60年代以前,回到有保留條款、球隊握有生殺大權的時代,根本直接抹煞球員過去20多年抗爭的成果。Fehr向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申訴,認為這件事違背反壟斷法(又稱反托拉斯法),大聯盟曾在1922年和1969年的Curt Flood事件中被申訴,但都判定,棒球不適用反托拉斯法,這次司法委員會也以10比7否決了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球員工會幾乎別無選擇了,誠如Fehr後來所說:「94年那時候,我們覺得我們是被推向罷工的。」7月28日,經過球員投票後,球員工會將罷工日期訂在8月12日。1994年賽季,就在8月12日停擺了,大聯盟20多年的勞資對抗來到了最高峰。缺憾的賽季,永遠回不來的1994年季後賽一直都是球迷最期待的戲碼,也是球隊賺進大把鈔票的好時機,開始罷工的時間點,已經快接近季後賽了,不過還有幾周的時間可以協商。但是,球迷的期待落空了。兩方不斷協商破局之下,9月14日,代理主席Selig宣布賽季取消-包含世界大賽,這是1904年以來,首次沒有世界大賽。1994年賽季,永遠斷在8月11日了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水手巨星Ken Griffey, Jr.曾說:「我們在糟糕的一年,有個美好的賽季。」誠然,這個賽季充滿很多美好的想像。教士先生Tony Gwynn原本在追逐夢幻的4成打擊率,罷工當下,他的打擊率高達.394。巨人的Matt Williams已經打出43發全壘打,Griffey Jr也打出40轟,都有機會追逐當時由Roger Maris保持的單季61發全壘打的紀錄。水手先發投手,巨怪Randy Johnson罷工前已經投出204次三振,有機會挑戰生涯第二次、連續兩年投出至少300次三振。 賽揚獎二連霸的Greg Maddux正值巔峰,罷工前投出16勝、ERA 1.56的鬼神數據,雖然還是完成賽揚獎三連霸,但沒能達成連三季20勝,也是有點可惜。之後1995年也有受影響,變成縮水賽季,不然Maddux原本或許能達成賽揚獎四連霸+連4年20勝的不世功勳。最可惜的是,博覽會當時以74勝40敗的戰績,獨佔聯盟龍頭,被視為冠軍的大熱門。13年前那次罷工,博覽會受惠於上下半季制,打了隊史至今唯一一次季後賽;13年後這次罷工,博覽會反而因此吃虧,失去挑戰冠軍頭銜的機會。 圖片來源:The Athletic 之後,這支球隊再也沒打過季後賽,到了21世紀,博覽會隊搬了家、改了名,這次罷工的25年後,才終於捧起冠軍金盃。或許,正是因為賽季沒有打完,才會如此引人遐想,才會顯得如此美好。當然,錯過的賽季已經回不來了,雖然可惜,但是罷工還沒結束,球員與老闆的抗爭故事還沒到終點。勞資對抗的休止符?從10月到12月,兩方協商又協商,但也破局再破局。12月23日,大聯盟打算硬著頭皮幹下去了,單方面的宣布實施薪資上限,以及決定要啟用替代球員打1995年賽季。這場罷工漫長又毫無進展,這時,美國總統柯林頓出面了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1995年1月26日,柯林頓要求勞資雙方恢復協商,在2月6日前取得共識。兩方確實重啟談判,但兩邊都這麼堅持,怎麼可能輕易取得共識,2月6日依舊沒啥進展,柯林頓只好在2月7日邀請雙方代表到白宮談判,至於結果嘛…貴為美國總統,還是有些事情是辦不到的。到了2月16日,老闆們還是回到他們的方案,找來替代球員,開始春訓。3月26日,一直居中協調的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,向法院投訴老闆們單方面決定實施薪資上限,並申請發出禁制令,停止啟用替代球員。這次申訴很關鍵,如果真的發出禁制令,等於老闆們只能向球員工會低頭。球員工會經過投票後宣布,
色碟
如果發出禁制令,就會停止罷工;但相反的,老闆們鐵了心,投票決定將與替代球員一起開季。3月31日,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,法官Sonia Sotomayor發出禁制令,命令大聯盟先沿用舊版CBA進行比賽,直到簽下新的CBA。這場長達232天的罷工,終於結束了,勝利是屬於球員的。4月2日,大聯盟開會調整賽程,決定將球季縮短為144場,成了一場縮水賽季,接著在4月5日開始春訓,4月25日正式開季! 不過,這麼長的罷工,球迷非常生氣啊!1995年賽季,平均進場人數下滑了20%,而且開幕戰有許多球迷以激烈的行動,表達自己的怒氣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比較普通的,就是往球場裡面亂丟東西,有創意的,會製作看板標語諷刺老闆與球員,比較扯的是,有球迷在比賽時開著飛機飛過球場,上面掛著布條寫著 「老闆與球員攜手下地獄吧」。而Fehr跑去看洋基與遊騎兵的開幕戰,結果遭到洋基迷噓聲伺候。不論如何,這次罷工之後,
WM完美真人
大聯盟迎來新時代。法律方面,1995年8月3日,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投票後宣布,棒球適用於反托拉斯法,球員們前方的高牆終於要垮了。1998年,柯林頓簽署了一份法案,再度認定職業棒球適用反托拉斯法,這項法案以Curt Flood為名,他就是在1969年跳出來,反對保留條款的那名球員。賽制方面,1994年重畫分區,原本也要實施新的三輪季後賽賽制,不過因為罷工,直到1995年才實施。後來在1998年再度擴編,形成現在球迷熟悉的30隊規模。勞資協議方面,1996年年底 老闆們與Donald Fehr達成新的協議,簽下新版CBA,內容與舊版差距不大 。接著,大聯盟迎來超過25年的勞資和平時代,而且球員的薪水開始突飛猛進。1998年道奇與強投Kevin Brown,
魔龍傳奇試玩
簽下史上第一份總額破1億的合約,到了去年,已經出現總額破4億的合約了,就是天使與Mike Trout天價般的續約;而底薪也大有進展,從1997年的15萬提升到55萬。 結語-幾名人物的後續最後,就來說說這系列幾名重要人物的後續吧。Donald Fehr一直帶領球員工會到2009年,接著他轉戰冰球,成為NHL球員工會執行董事,就算現在已經71歲了,還繼續站在第一線,為球員權益努力著。Bud Selig球迷應該比較熟,他代理主席到1998年,然後經過票選,成為正式的大聯盟主席,接著一直主導大聯盟到2015年。跨聯盟比賽、98年擴編,合併美聯國聯行政系統、禁藥政策、WBC等等,都在他的任期內出現的。而開啟一切勞資對抗的核心人物Marvin Miller,可說是現代大聯盟的重要推手,薪資仲裁、自由球員制度都是當初他催生的,但居然一直被名人堂拒於門外,一直到2000年才開放被票選,然後居然落選了8次!最後,Miller在今年(2020)入選名人堂,但是,Miller早在2012年就以95歲高齡去世,無法親自看到那一刻。諷刺的是,Selig卸任不久,2017年就入選名人堂。不過,比起這些榮譽,相信大聯盟的改變才是Miller真正想看到的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資料來源:Wikipedia、Fox Sports、球員工會紀錄、Spotsnet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