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MLB球隊寒假作業:紐約洋基

對紐約洋基隊來說,今年賽季無疑是個令人驚豔、超乎預期的旅程;攤開季前各家評估媒體對洋基的預測,就能明白他們本季的好成績究竟有多麼不可思議。進階數據網站FanGraphs在球季開打前預測他們今年只能拿79勝、另一個分析網站538則預估80勝、拉斯維加斯推測84勝、BR報告預測81勝、Pecota預測系統推估80勝、USA Today也預測80勝;幾乎所有預測系統、運動媒體都認為,條紋軍今年大概就是一支實力中等、不弱但也不強、勝率五成上下的季後賽外緣隊伍。即便還沒到完全絕望的程度,仍然沒有太多人看好洋基能在分區出線或打進季後賽。 當然,我們都知道結局了 — 他們最終不僅打出大幅超越五成勝率的戰績、還繳出全聯盟最頂尖的攻守內容;洋基本季的得分比失分多198分、高居全美職第二,僅落後季後賽首輪就被他們淘汰出局的印地安人隊。在攻守俱佳、無論投打都沒有明顯缺陷的情況下,洋基今年場均得分高達5.3分、排全MLB第二強;場均只丟4.07分更也是聯盟第三的水準 — 全MLB只有他們和印地安人場均得失分都排全聯盟前三。誠然,洋基最終的實際戰績「僅有」91勝,但依據排除場上事件發生順序、球運等干擾因素的「Base Runs理論勝率」,今年洋基「理應」拿下102勝60敗的成績。 在談論「真正的補強」前,上述的數據顯示,或許洋基已率先完成了另一種「沒人能察覺到的補強」。按照過去的歷史,長期來看大聯盟球隊的理論勝率和實際勝率會很貼近 — 像洋基這種實際勝場與理論勝場相差甚遠的案例,在一季內突然發生的機率不算罕見;然而,這卻不是一種「會持續」、「可預測」的「趨勢」。白話一點說,球隊在一季內所打下的實際勝率與理論勝率可能會有很大的落差,但並不代表明年也會有相同的狀況。我查了過去三年所有球隊的實際勝場、以及理論勝場數(根據Base Runs勝率公式);以下是各隊實際勝場數與理論勝場數的差距,在首年和次年間的關聯性: 橫軸代表球隊在首年的「實際勝場數 – 理論勝場數」,正的數值越大(X軸越靠右)代表球隊在首年贏下的球賽,比理論勝場數高更多、反之則是贏的比理論勝場數還少;縱軸則是第二年的數據,越偏上方代表球隊在次年實際贏下的比賽,大於理論勝場數越多。我們發現了什麼?圖表上顯示,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數據的線性關係相當低、決定係數低到僅有0.01 — 這代表,第一年的數據僅能解釋第二年數據的1% — 幾乎很清楚的說明,兩者間根本逼近毫無關係。白話一點講,無論球隊在第一年因為什麼原因,讓實際贏下的場數和理論勝場數差很多,都很難預測這樣的趨勢會不會帶到次年。 若把洋基今年實際/理論勝場數的差距(11場)帶進圖表上的公式,公式會告訴你,洋基明年打下的實際勝場數只會比理論勝場少0.8勝 — 至少按照近三年的模式會是如此。沒錯,今年洋基在關鍵時刻打的很差、牛棚投手和打線的相關數據(例如比賽高張力階段時的表現)都很差勁,導致球隊即便打出亮麗的攻守內容,卻未能全反映在戰績上。但就如上面的圖表顯示,關鍵時刻特別「突出」的表現,比較像與機運有關、而非能夠預測未來的趨勢。換言之,今年洋基91勝的戰績雖然已經夠讓人欣慰;但實際上,攻守都能排進聯盟前三的佳績,其實應該要讓洋基迷更興奮才是。 然而,即便在把攻守內容轉換到勝場的方面,洋基本季的運氣確實比較差,但至少在「球員發展」的部分,條紋軍可謂收到了一連串超乎預期的驚喜。去年表現荒腔走板的兩位年輕投打Aaron Judge、Luis Severino本季竟然合力貢獻了14WAR;Gary Sanchez則把上季末驚奇的表現延續到今年,繳出130wRC+、4.4WAR的精湛成績。老將C.C.Sabathia、Brett Gardner更幾乎沒有顯露老態;Didi Gregorius、Aaron Hicks大爆發,Jordan Montgomery意外成為輪值大支柱、Chad Green突然變成牛棚王牌、季中又補到Sonny Gray、David Robertson、Tommy Kahnle等人,可謂驚奇連連。 除了農場頭號新秀Gleyber Torres本季因傷報銷、田中將大上半季表現稍微不穩,在其餘球員的表現發揮程度方面,今年的洋基可說好運連連。季前誰能預期到Judge、Severino雙雙繳出MVP和賽揚獎等級的成績?誰能預料到Montgomery和Green成為投手群中的大棟樑?Hicks和Gregorius長打產能的大爆走又有誰能預先知道?雖然亮眼的攻守內容無法全數轉換到勝場上,但光是打出夠格殺進季後賽的投打數據,早就超乎外界在季前對於洋基隊的預期。不過,雖然有點意外地打出一個全員爆走、還殺進美聯冠軍賽的球季(而且只差一勝就能進世界大賽),但寒假作業還是得好好地做。 季後撤換掉前總教練Joe Girardi的洋基,

金爸爸娛樂城

其實也已經有八年沒嘗過冠軍的滋味;對每年都花很多錢、球迷期望又高的條紋軍來說,盡快重返榮耀絕對是來年的第一目標。洋基總管Brian Cashman這個冬天能帶領球隊做出什麼樣的補強?有多少預算能花?市場上有哪些好選項適合洋基?球隊需要什麼?以下我將盡可能地提供自己的觀點及建議。首先我們來看兩張圖 — 上表是所有球員明年的薪資,以及團隊薪資、今年冬天預計能使用的現金資源;下表則是洋基的現有陣容及各守位的人手:(▲表中漏打的捕手部分為Gary Sanchez先發、Austin Romine替補;額外一提,去年冬天交易掉的Brian McCann下一季仍會從洋基身上領走5.5M,所以洋基實際上的可用餘額較接近20~25M。) 把保證合約、預估仲裁薪資、雜支和底薪合約等各種開銷大概算一算後,目前洋基的團隊薪資距離豪華稅線大概還有25M的空間;而這大概也是條紋軍今年冬天能做補強的餘額 — 因為Cashman已經很明確的表示,洋基預計在明年將團隊薪資壓在豪華稅線底下。別以為這只是隨便講講、打個嘴砲的空談 — 按照球隊的現行計畫,我們完全能明白為何他得打這樣的算盤。在明年的自由市場上,我們將會同時見到幾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大物巨星 — Bryce Harper、Manny Machado、Clayton Kershaw、Josh Donaldson、Charlie Blackmon、Andrew McCutchen……所以,洋基非常有可能選在明年大撒幣。 而根據現行勞資協議的規則,課豪華稅的規則如下……: 如果洋基在明年冬天簽下Harper或Machado、而讓他們衝破稅線,初犯和三犯以上的稅率差異就會讓球隊感受到明顯的落差;假設Cashman如預期的在明年FA大撒幣、並超越稅線40M,

娛樂城註冊送現金

初犯和三犯以上的稅率等同13M稅金的差距、後年則會有4M的差距。而這還沒算進今年 — 如果洋基這個冬天未能落實壓薪資的計畫、明年還是要以50%的稅率繳罰款。換言之,今年冬天恪守薪資上限,對洋基來說相當重要 — 若想在明年季末以最低成本取得上述幾位巨星加盟,下一季將團隊薪資壓在稅線以下是必須得執行的計畫。 如上所述,洋基目前距離稅線大約還剩25M;考量到可能得替明年季中留下一點餘額、方便在731交易大限做出必要的補強,保守估計Cashman這個冬天大約會有20M~25M左右可花。洋基該如何用這筆餘額、打造出一支在2018年擁有強大威脅力的球隊?以下,我將列出兩套補強模式 — 分為「如果有簽到大谷翔平」、和「沒簽到大谷」兩種;畢竟,能否簽到大谷對於洋基整個冬天的操盤勢必會產生顯著的影響 — 他是一個未來三年都只能領大聯盟底薪(55萬美金)、 而且在投打兩端都能夠勝任的超級活棋。很顯然的,無論大谷最後有沒有加盟洋基,都將直接牽扯Cashman這個冬天的補強算盤。 「如果沒有簽到大谷翔平」 讓我們先從最糟情況 — 也就是沒能得到大谷加盟說起。目前看起來,洋基能夠考慮補強的位置有:指定打擊、先發投手、三壘手、二號捕手。在今年季中補進的Todd Frazier離隊後,洋基可以考慮讓原三壘手Chase Headley回歸本行、或繼續把他擺在一壘/DH然後另簽一個三壘手。若採行前者,洋基可能就有買進一位一壘手/DH的需求 — 畢竟這兩個位置只剩Greg Bird、Jacoby Ellsbury和Clint Frazier三人;若讓Headley加入一壘手/DH陣營,洋基就得另尋一個三壘手 — 可能得從FA簽人、或讓農場新秀Miguel Andujar/Gleyber Torres試水溫。  二號捕手的補強問題也比想像中的迫切 — Austin Romine過去四個賽季有三年wRC+低於50、生涯611打席的wRC+是可憐的52。而他甚至不是什麼防守專家 — 根據進階數據網站Baseball Prospectus把接捕、擋球、阻殺等防守能力納入計算的WAR值,從2011年就有上場紀錄的Romine,沒有一季的WAR是正的(代表每一年都是負貢獻)。雖然二號捕手的重要性沒有其他先發球員高,但要找到一個攻守優於Romine的替補並不難、也不用花很多代價。此外若沒簽到大谷,先發輪值可能也要補人 — 否則球團就得讓Green和農場新秀Chance Adams扛整季的先發,風險顯然不低。 好消息是,洋基在其他守位需要擔心的問題不多;外野手Judge、Gardner、Hicks今年分別有173、108和127wRC+的不俗攻擊成績,WAR值更分別有8.2、3.8、3.3的高水準。後兩者分別有老化(雖然過去九年有八次打出大於2.3WAR的成績,但Gardner明年將要34歲)、一年行情(在今年之前的1289打席僅製造0.8WAR)的風險;但洋基也還有Ellsbury這個替代選項(如果他沒被交易掉的話) — 雖然身手衰退明顯,但過去兩年他仍有超過1000打席、3.6WAR的堪用產能。其中最有一年行情嫌疑的Hicks,本季xwOBA(考慮打者真實的擊球強度和仰角)也有0.335的優質水準、明顯優於聯盟平均的0.314。 所以很顯然的,同時擁有Judge、Ellsbury、Hicks和Gardner的洋基,對於外野手的需求趨近於零;內野部分,Sanchez、Bird、Castro、Didi也分別會是捕手、一壘手、二壘手、游擊手的不動先發 — 至少交易沒發生的話會是如此。牛棚部分並非完全不能補 — 畢竟沒有季後賽競爭者會覺得可用的後援投手太多;但在擁有Green、Dellin Betances、Robertson、Aroldis Chapman、Tommy Kahnle、Adam Warren等實力出色的救援投手的情況下,除非市場上意外出現CP值高、被其它隊忽略掉的低調優質後援,洋基可以就只是等便宜撿的角色而已。 所以如果大谷沒來,洋基能補的地方大概只剩DH、三壘、先發和二號捕手(四選三);考量薪資空間只有20~25M之間,以下是我想到的幾個補強方案。 方案1:年薪15M~20M簽Carlos Santana、年薪5~12M簽C.C.Sabathia或其他可當五號先發的投手;Headley回三壘、Santana和Bird分攤一壘/DH、Ellsbury替補、Frazier下放小聯盟磨練。 如上所提,如果沒簽到大谷,洋基明年在三壘、DH的人選只剩Headley、Ellsbury、Andujar、Frazier或Torres。根據FanGraphs網站的預測系統Steamer,這五人明年的預估wRC+分別為92、91、91、96和81;雖然預測只是預測,但多少也說明如果DH/三壘直接丟給這五人分享,洋基可能不會在這兩個守位獲得太出色的攻擊產能。明年將要邁入合約年的Headley,除非洋基主動交易掉他,否則他那13M的薪水也不太可能直接擺在板凳上;過去四年他在2288個打席中繳出97wRC+、本季104wRC+的火力也沒差到不足以擺上場,但放一壘/DH似乎就不太夠用。 再者,如果直接去FA簽三壘手,會遇到兩個問題 — 其一,今年市場上明顯比Headley強的三壘手只有Frazier、Mike Moustakas,而他們的價錢可能都不會比Santana便宜到哪去;其二,如果今年拿複數年約簽下三壘手(依照上述兩人的身價,當然逃不過複數年約),代表若明年沒搶到Harper,洋基是否該搶Machado/Donaldson就會變成很尷尬的問題。別忘了,

WM完美真人

農場內還有Andujar、Torres等人有機會接班三壘,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洋基似乎都沒必要急著在今年冬天拿長約簽三壘手。而且,Headley的火力看起來大概也只能擺三壘,

必贏娛樂城

捨棄他那守三壘還算堪用的手套、叫他扛DH,也沒什麼必要。 至於Torres、Andujar和Frazier,我們都無法確定這些年輕人是否能夠勝任季後賽陣容的一員;Torres貴為全美最頂尖的新秀,但他明年才21歲、分別只在2A及3A打過139、96個打席,洋基完全沒理由急著將他拉上大聯盟。Andujar今年在小聯盟表現出色,以22歲的稚嫩之齡就在2A、3A分別繳出126、139wRC+的傑出成績(共計552打席);不過,他今年高達0.335的BABIP顯示,其成績在升上MLB後可能會遇上下修,雖然他去年在3A的實質打擊內容還是很不錯 — 保送三振比0.52、純長打率0.185都不差。 Andujar的小聯盟數據讓他看起來有機會跟Headley一起分攤三壘的工作;但考量他的年紀、球探報告和成績上的些許疑問,把他設定為先發三壘手、將Headley擠到DH去,絕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。他可以和Headley共同分攤三壘、但也沒好到能夠每日先發。另一名備受期待的新秀Frazier,去年已在大聯盟獲得142打席、結果只繳出82wRC+的悽慘攻擊成績;根據大聯盟擊球追蹤系統StatCast依照打者擊球強度/仰角所計算的預期wOBA值(xwOBA),Frazier的0.288xwOBA在今年428位打滿100打數的球員中,只能排在第314名。 可喜的是,在他升上大聯盟後的這段期間,Frazier仍有展現出他的潛力 — 今年當他把球打進場內,他能獲得0.391xwOBA的數據、證明擊球品質非常不賴(聯盟平均僅0.359);然而,他的保送三振比低到僅有0.16、排MLB前十差,說明他還是一塊需要雕琢的璞玉。他的選球紀律並不差 — Frazier上一季追打壞球的比率、攻擊好球的機率全都明顯優於聯盟平均;但當他追打壞球後,擊中球的機率比聯盟平均差13.2%,使他的容錯空間比一般球員還要小。雖然他的潛力就擺在那、前一年也有Judge鹹魚大翻身的例子(保送三振比從0.21飆升至0.61),但是否能長出足夠堪當DH的火力,還是讓人質疑。 所以,若洋基想確保能在明年擁有與太空人、印地安人等列強拚搏的火力網,花錢在一壘/DH位置補一管穩定的砲,絕對是可以考慮的選項;此外,Bird能否在一壘健康站整季是個很大的疑問,超級健康、火力供輸穩定、上壘率高又能支援一壘守備的Santana,自然就是條紋軍能斟酌買進的人選。雖然補進Santana意味著得把Frazier放下去3A練功,但洋基大概也很難光用Ellsbury/Gardner/Hicks/Judge四位外野手打完一整個賽季;若上述四人有一位因傷缺陣,就是驗收Frazier練功成效的時機。簽下Santana的代價估計是年薪15~20M之間,雖然可能得綁上四年,但這也並非難以承受的價格。 如此一來,洋基大概還有5~12M能花;這筆錢能拿來替先發輪值做最後的升級 — 例如簽回沙場老將Sabathia回鍋、期望他能把過去兩年88ERA- (328.1局)的好成績,再次灌進五號先發的位置中。CC和Santana的加盟,可讓洋基在預算內一口氣獲得一根大棒子、和一個填五號先發綽綽有餘的老經驗投手;Torres和Frazier獲得多一點在小聯盟練功的時間、Ellsbury和Headley也不需要帶著根本不太夠格的棒子去蹲DH、Green和Adams可以先在壓力較小的牛棚出賽……這些都是洋基獲得的好處。根據前述的Steamer預測系統,CC和Santana明年被估計加總可替球隊帶來4.8WAR的貢獻;對明年依舊充滿競爭希望的洋基來說,五勝的升級不可謂不巨大。 如果簽下Santana,也不用擔心卡到2019年可能想簽下的Harper、Machado — 畢竟Santana既不是外野手、也非三壘手;而雖然Frazier在明年可能沒辦法拿到太多打席,但Gardner、Hicks的合約分別在2018、2019年結束後走完,若他能在明年熬過練功期,才23歲的他未來不愁沒揮灑空間。現在簽下Santana,無疑能幫明年的洋基陣容提高威脅性 — 這是一個自2011年平均每季能打下3WAR、過去七年有六度WAR值高於2.6,且從未低於2.1的超穩定球員;過去七年,他沒有一季的打席數小於600、甚至只有一年少於640,健康程度幾乎可用鐵人形容。 假設沒能簽下大谷,那麼用剩餘額度買走Sabathia+Santana,或許是個讓今年投打成績已夠出色的洋基更上層樓的契機。 方案2:年薪20~25M簽下達比修或Jake Arrieta、(如果還有)剩下的錢簽二號捕手如Chris Iannetta;或是市場上找不到工作的DH/一壘手,如Logan Morrison、Mike Napoli、Mark Reynolds、Jose Bautista、Matt Holliday這些可能不太貴的保險選項。 假設洋基沒簽到大谷,去FA尋找同樣能在投手丘上繳出菁英級成績的替代品,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。Severino今年投的精湛、但也吃下了近210局的高額工作量;Gray健康在場上時是個效率很不賴的先發,但近兩季他年均只出賽25場、傷病風險也是存在的。田中將大雖然在今年季末大回春,但自從他決定將自己的速球使用率降到僅剩三成、幾乎全倚賴變化球與打者周旋時,傷病風險、未來被打者識破或熟悉策略的可能性,也跟著大幅提高。更別提輪值後段的Montgomery、Green、Mitchell幾乎都沒有整季先發的經驗、而且實力可能也不比其他隊的後段輪值好到哪去。 也就是說,若沒簽到大谷,明年洋基的先發輪值將會承載的不少的風險;就算補進同樣年邁、里程數不知還剩多少的Sabathia,先發團隊依舊風險不小 — 只要有其中一位主將(如Severino、Gray或田中)因傷倒下、或在場上陷入低潮,先發輪值能提供的產能頓時就得打上很大的問號。如果這時候輪值中有另一位能穩定貢獻、實力堅強的前段先發,頓時會讓人感覺保險許多;而放眼今年FA,稱的上前段先發的大概就是Arrieta、達比修兩人。前者近四年在119場先發繳出66ERA- / 75FIP- 的精彩投球成績;近兩年雖有控球能力衰退的跡象,但仍然繳出77ERA- / 90FIP- 的不賴數據。 況且,Arrieta的控球狀態雖然確實不若巔峰時期(如奪下賽揚獎的2015年),但他過去兩季14.8%的三振率減保送率還是優於聯盟平均(13%);此外,近兩年當他的投球被打進場內,對方打者僅能打出0.342 xwOBA的成績、比聯盟平均的0.359還要低一截。也就是說,就算掩蓋他在2014、2015年更優秀的表現不看,Arrieta近兩季的成績仍是明顯優於聯盟平均、而且本季也已經是他連三年先發場次高於32場 — 過去三季他年均可先發34.3場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生涯在季後賽的52.2局投球中,也有75ERA-、三振率減保送率破20%的出色表現。 簽下達比修也是想取得前段先發最直接的方式。扣除因傷只投100局的去年,近五季他有四度WAR值至少3.5起跳;生涯每投180局就能繳出4.1WAR的貢獻 — 雖然還不到頂尖一號先發的水準,但也足夠被稱為標準的前段先發投手。生涯80ERA- / 79FIP- / 79xFIP- 的投球數據顯示,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達比修都是投球效率比聯盟平均好20%左右的投手;如果他能按照這樣的投球品質、一季出賽170~190局,球隊一年可以因為他多贏3.5~4.5場球。所以無論是Arrieta、達比修,他們絕對都是很標準的前段先發投手 — 如果洋基想在輪值添購一名強投買保險,他們是最好的選項。 只不過,若要簽下他們勢必得拿出一張年薪逼近25M、最樂觀也要20M以上的合約;以洋基目前的可用餘額來說,只剩下大約5~8M能再做其他補強。這筆錢或許可以留待明年季中交易的時候用,或是盡量說服市場上實力還不算差的捕手,降一點價來洋基當替補 — 如果Iannetta或Alex Avila願意拿這點微薄薪水的話,我認為洋基沒有太多拒簽的理由。或是尋找FA有哪些找不到工作、願意領個兩三百萬(如今年春天的Chris Carter)打DH的昔日強打老將 — 如Bautista、Morrison等人來開個福袋,也是洋基有機會用剩餘不多的預算、完成火力補強的一招。 對我來說,我大概還是會希望餘額能先用在二號捕手上面 — 畢竟,相信多數人寧願看到Ellsbury或Frazier、Andujar暫時扛一下DH,也不希望看到萬一Sanchez輪休或受傷,洋基得大量啟用攻守全不能的Romine一季分到一兩百個打席。如果沒競逐到大谷和Santana,把DH開給年輕人磨練、或囤放需要輪休的球員,然後拿錢直接替先發輪值、替補捕手戰力大升級,看起來也是相當合理的補強選項。 「如果簽到大谷翔平」 對洋基來說,

真人規則

若大谷能加盟絕對是最完美的局面。原因當然不需多加解釋,光是搬出「他未來三年都只能領底薪、後面三年也只能拿仲裁薪資」這樣的條件,就足以說明洋基到底該多麼渴求大谷的加入。過去四年他在日職的OPS+逐年分別為136、77、183、166;ERA- 則是72、62、51、87,而且這還是在他年僅19~23歲、年齡比聯盟平均小6~9歲的情況下所達成的瘋狂壯舉。如果獲得大谷,

百家樂現金版

洋基等同直接在輪值中加裝一位前段先發、而且他或許還能夠以DH身分幫洋基吃下100~200個打席;這麼一來,洋基那25M的薪資空間頓時看起來就很好操作了。 方案1:年薪15~20M簽下Frazier或Moustakas、剩下的錢簽二號捕手 根據StatCast的計算,過去三年Frazier逐季的xwOBA分別為0.333、0.315、0.352;Moustakas則是0.343、0.375、0.339,兩人的打擊貢獻都比聯盟平均(今年是0.314)還出色。防守部分,Frazier是相當出色的守備員 — 生涯在三壘守不到7000局,就累積了比聯盟平均高30分的DRS、27.9分的UZR;過去三年也有+14DRS、+10UZR的傑出貢獻。Moustakas雖然看似沒那麼出色,但進階數據也顯示他是個略高於平均、實力最少也是均值水準的防守者。Frazier在跑壘端的貢獻比Moustakas略高,但年紀也老了兩歲,基本上這兩人條件相差不大;後者則可能因為年紀較輕,而能拿到年限較長的約。 對洋基來說,如果簽到大谷,他們再去另外簽DH的機率顯然會降低;而先發輪值也已經有著大谷、Severino、Gray、田中、Montgomery,以及實力不惡的備胎Green,人手也充足到沒必要再砸大錢補先發。因此,三壘、替補捕手就變成可升級的目標;而無論是身處全壘打難產的皇家球場、依舊在本季怒轟38支全壘打的左打砲Moustakas,或是今年與隊友關係極佳、且能攻能守的Frazier,比起wRC+被預期在90~100之間的Headley,都會是個很顯著的升級。而Headley也能藉此被放回DH、與大谷、Ellsbury共同分享DH的打席,畢竟大谷也不可能在整季投球的情況下兼任全職DH。 只不過,雖然這樣的升級效益相當明顯,但可能還是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 — 考量Torres、Andujar在2019年有機會參與內野手卡位戰,還可能有機會簽來Machado;洋基屆時可能得考慮將Castro或Didi等人轉換成交易籌碼,才能讓今年以複數年約簽下來的Moustakas或Frazier有位置能站。但不須多提的是,無論簽來上述兩人哪一位球員,對比Headley絕對都是明顯的火力升級;而且可能還有剩餘的一筆錢,能再買一位替補捕手增加洋基的板凳火力深度。 方案2:年薪25M~30M簽J.D.Martinez、試圖甩賣Ellsbury的合約 看到這邊,一定會有很多人想問這個問題:「如果大谷得分走一些DH的打席,再簽下加盟洋基後也只能當DH的JDM,該如何分配打席數?」首先,在這個方案下,洋基可能得先確定JDM是否願意兼職一壘手/DH的工作;如果他願意,那洋基並非沒辦法找出同時將打席分給Bird/JDM/大谷的方案。今年賽季,洋基一壘手和DH合計共有1312個打席;就算把200個打席拆分出去給大谷,Bird、JDM兩人還是能平均拿到556打席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兩人甚至都還沒有健康到絕對能跨過此門檻的程度 — JDM過去四季有三年打席數不滿520、Bird今年更是因傷所困,整季僅出賽82場。 換言之,若JDM願意支援一壘防守的工作,洋基是很有機會將一壘/DH的打席數合理分給JDM、Bird和大谷的;假設三人中有人受傷或需要輪休,Andujar、Frazier或其他需要打DH的選手,也能趁隙分走打席。此外,搶下JDM的最大好處之一,當然就是避免擁有綠色怪物當後盾、非常想要一位強力右打砲加盟的紅襪拿到他;假設紅襪成功在打線加裝這位近四年wRC+高達148(過去兩年153)、打擊三圍0.3/0.362/0.574的超級重砲手,洋基明年要在分區封王的難度便會提高不少。若同時能簽下大谷、又把JDM搶過來呢?那最頭痛的人恐怕會變成今年攻擊火力貧乏、冬季補強卻又遭逢敗戰的紅襪隊。 只不過,簽下JDM可能會對陣容造成兩種副作用;第一,原先必須得塞DH的過剩野手戰力沒地方擺、第二,JDM的價格幾乎會吃掉洋基所有的剩餘薪資空間。因此,盡可能拋售Ellsbury的合約(當然不是指要求對方全吃合約 — 那是不可能的 — 但應該仍會有球隊以一年吃下幾百萬的方式帶走他)、甚至以貼新秀的方式說服對方多吃下一些錢,是洋基若想簽下JDM的配套措施。如此一來,過剩的野手戰力只剩可以去當四號外野手的Frazier、以及替補Headley的三壘手Andujar;讓JDM/大谷/Bird分吃一壘及DH打席的願望也就更容易成真。 假設甩賣Ellsbury、或是在Torres/Andujar有成熟跡象後於明年季中出售Castro/Headley,能幫洋基多省一些美金,那Cashman明年還是能在手握JDM的情況下,保有壓在稅線下的操盤空間。 方案3:年薪12~15M簽Wade Davis、年薪5~10M簽Alex Avila 或許我們會說,洋基牛棚已經有夠多強悍好手 — 當你同時有Kahnle、Robertson、Chapman、Betances甚至Green、Warren這些超強鐵牛,為何還需要再買一個可能已經要步入衰退期、價格卻不便宜的Davis?原因在於,若只單看例行賽,大概沒有球隊願意在Davis身上花那麼多錢;但對於像洋基這種未來兩三年都有機會闖進季後賽、甚至有機會挑戰冠軍的球隊來說,在季後賽有越多的救援選項,勝算就越高。 如今年十月的Betances、Warren、Montgomery等人所顯示,例行賽成績不錯的後援投手,不一定都能在十月維持著讓教練團能夠無條件信任的狀況;假設戰線拉長、教練團卻還是堅持用當時「近況」最好的救援投手打天下,到最後那群過勞的主力崩盤的機率顯然就會提高 — 今年季後賽幾乎場場上陣的道奇勝利組Kenley Jansen、Brandon Morrow和前田健太,進入世界大賽後就有越投越乏力的感覺。所以,假設洋基認為在獲得大谷之後,先發、DH人手已足,讓已經夠強大的後援團隊變的更噁心,或許也是個能夠考慮的補強方向。 如果覺得Davis太貴,市場上其餘替代選項如Morrow、Minor都是更便宜、可被考慮的替代選項。在補了Davis或Morrow後,有先發底的Green、農場新秀Adams就會正式被確立為先發輪值的備胎;考量牛棚人手充足,先發輪值的壓力也不會那麼大 — 就算輪值內有人受傷、得啟用上述兩人代班,Green和Adams也都不需要先發太長的局數,反正後面能擦屁股的兵源相當充足。與其拿同樣的15M去市場簽三號先發如Lynn、甚至CC,或許直接把牛棚補的更牢不可破、將Green/Adams等年輕人丟到先發磨練,對球隊的未來而言會是更正面的操盤。 至於剩下的錢,可能還足夠讓洋基去買像Avila這種無論放捕手、支援DH都相當夠用的選手去替打線增添柴火。 方案4:把20M~30M餘額全數簽回Sabathia、Frazier,以今年的原班人馬+大谷翔平+多待半年的Gray、Kahnle、Robertson衝擊冠軍。 這是最直觀、或者最保守的操盤法:這套陣容在今年只差一勝就拿下美聯冠軍、場均得失分都排進聯盟前三;如果洋基明年能再獲得大谷、留住CC和Frazier、本季季中才加盟的新同學們明年可以待整季,洋基能走多遠?從這個角度想,無疑讓人興奮。但至於這是否為最有效率花費資源的方式,卻有待辯論。Sabathia的老化風險仍然明顯存在、且替補捕手的補強依舊沒有著落;或許就如同前面所述,直接把錢灑在季後賽可能角色更吃重的後援投手,比起買回有老化風險的老將先發好。以去年的原班人馬、加幾位新生力軍再拚一季,聽起來是個有吸引力的主意;但洋基不見得有必要這樣做。 礙於篇幅關係,關於補強方式的提案就到這邊告一個段落。當然,上面這些都還沒提到遠比簽約更複雜的交易案 — 畢竟交易這檔事實在太難預測、如果把所有可能的交易都提一遍,那文章會變的太天馬行空、講都講不完。這篇文的主要目的,是給所有關注洋基的讀者一個方向 — 球隊缺什麼?能如何透過FA對陣容進行改造?有哪些補強手段可以使用?在補強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?市場上有哪些可能符合球隊需要的好貨?大谷是否加盟洋基,對球隊會產生什麼影響?顯而易見地,今年洋基冬天的補強大戲絕對會很有趣。 現在,我們有一個冬天的時間可以緊盯著Brian Cashman,看他能利用球隊目前現有的剩餘資源,變出什麼樣讓人嘆為觀止(或千夫所指?)的把戲來! 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如果您想搜尋一個能提供專業內容的優質棒球粉絲專頁,那我個人大力推薦MLB Corner,歡迎時常入內收看更多棒球文章!!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圖片來源:http://www.zimbio.com、Google.com、BrooksBaseball、Fangraphs,